长江证券发布的《无人叉车行业专题报告》聚焦无人叉车行业,从渗透率提升原因、核心技术、行业空间及竞争格局、传统叉车龙头布局等方面展开分析。
无人叉车,又称叉车类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,无需人工驾驶,融合叉车与AGV技术,集成多种先进技术,在功能上更强调货物堆垛和搬运,与AGV存在区别,可按导航方式、驱动方式等多种标准分类,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及仓储物流领域的多个环节。2023年其在AGV/AMR销量占比达15.6%,但市场渗透率仅1.66%,仍有较大替代空间。
近年来渗透率快速提升,得益于三方面:技术进步,无人驾驶、定位导航等技术突破,拓展了应用场景;性价比提升,无人叉车价格下降,人工成本上涨,且使用和节能效率提高;需求增长,物流、仓储等行业对高效物料搬运设备需求增加,应用范围从烟草行业扩展到锂电、光伏等多个行业。
核心技术体现在核心系统组成,包括导航、感知、控制、通信系统及驱动与执行机构。工作流程涵盖接收任务、自主导航等多个步骤。作业方式正从AGV向AMR升级,AMR在自主移动和避障方面更具优势。导航技术多样,各有优缺点,SLAM导航因适应复杂场景成为主流。
全球无人叉车市场规模增长,2023年销量约30700台,同比增长46.19%。中国市场表现突出,2018-2023年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达67%,2023年销量19500台,全球占比64%,成为第一大销售市场,单价持续下降。从导航方式、产品类型看,SLAM导航和托盘式、堆垛式应用较多,应用场景以室内为主。行业竞争格局分散,参与企业类型多样。
传统叉车龙头积极布局无人叉车,从AGV入手向智能化等方向拓展,产品品类齐全,涵盖多种类型,且各有特色产品。